利用CRISPR-Cas9突变证实癌基因MELK其实并不致癌
根据一项新的研究,一种被认为是癌细胞必需的蛋白,即母系胚胎亮氨酸拉链蛋白激酶(MELK),可能实际上并不是如此必需的。
王皓毅研究员:基于CRISPR-Cas9系统的模式小鼠构建
在第一天的会议中,来自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因工程技术研究组组长、2014年入选“青年**计划”的王皓毅研究员关于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小鼠模型构建、T细胞基因编辑和基因表达调控的应用的报告激起了热烈的反响。
PNAS:首次利用CRISPR-Cas9对古生菌进行基因组编辑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的微生物学教授Bill Metcalf和博士后研究员Dipti Nayak首次记录了在古生菌(Archaea)中使用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组编辑。
Genome Res:利用CRISPR-Cas9基因外科手术阻止失明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韩国基础科学研究所基因组工程中心的研究人员报道利用CRISPR-Cas9在支持小鼠视网膜的组织层中开展“基因外科手术”。
Nat Med:利用CRISPR-Cas9进行全基因组筛选找到胰腺肿瘤弱点
在科学家们建立了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之后,该技术得到了广泛利用。一些研究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工具进行基因筛选,在癌细胞内找到了一些可以用于开发潜在治疗方法的基因弱点。
Nature对NgAgo 下“最后通牒”,现在可以下定论CRISPR-Cas9完胜吗?
11月28日,《Nature Biotechnology》发表最新文章,美、德、韩三国10名学者联合声明,三个独立的实验利用NgAgo均未能发现基因组编辑的迹象。饱受争议的NgAgo基因编辑技术再次被推向了风口浪尖。
中国学者祁庆生教授:基于CRISPR-Cas9一步式改造细菌基因组
11月24日,在《Scientific Reports》发表的一项研究中,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祁庆生教授带领的研究小组,描述了一个CRISPR-Cas9辅助的非同源末端连接(CA-NHEJ)策略,用于细菌基因高效而快速的失活——以一种不依
首次利用CRISPR-Cas9对非分裂细胞进行基因编辑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基因编辑的圣杯---首次能够在基因组的靶位点上将DNA插入到非分裂细胞(non-dividing cell)中。
CRISPR-Cas9基因编辑解决方案
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是最新开发出的基因编辑手段之一,同时因其“前所未有的高效和令人吃惊的简单易用”等特点,愈发成为科学家竞相追逐的热点。但市面常见的CRISPR-Cas9系统实验步骤多,耗时长,甚至需要保证病毒才能转导细胞,要获得理想的结果十分不易。Dharmacon强大的研发能力还提供在线设计crRNA工具,轻点鼠标即可完成设计,基因编辑一气呵成!
PNAS:在小鼠细胞中利用CRISPR-Cas9技术高效进行基因组编辑
为了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切割基因,人们必需设计一种与靶基因的DNA相匹配的RNA序列。一种新的“CrispRGold”程序有助科学家们鉴定出最为高效的和最为特异性的RNA序列。